在繁忙的医院里,时常能遇到这样一类患者:他们主诉心悸、胸闷、胸痛,甚至伴有呼吸困难、失眠、焦虑等症状,但经过一系列心脏相关检查后,并未发现明显的心脏器质性病变,这类患者往往被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什么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我们又该如何区分其症状与真正的心脏疾病呢?
心脏神经官能症,简而言之,是一种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而非心脏本身器质性病变,它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焦虑倾向较强的人群,其症状表现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等,且常在紧张、劳累或情绪波动时加剧。
要区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真正的心脏疾病,关键在于细致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虽然心电图可能显示正常或非特异性ST-T改变,但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可以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对于那些症状明显但缺乏相应体征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心理评估,以了解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治疗上,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鼓励患者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保持乐观心态,必要时可辅以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重建面对困难和压力的信心与能力。
面对“心脏”之痛,我们需谨慎甄别,既要关注“心”病之实,也不忘“非心”之痛,通过综合施策,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恰当的治疗与关怀。
发表评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痛楚,需细辨‘心’因性症状与心理、躯体因素导致的非特异性疼痛。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