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患者及家属提出希望病房能像家中一样,拥有清新的空气,空气清新剂成为了不少人选择的“解决方案”,作为专业的护理师,我必须提醒大家,使用空气清新剂在病房中需谨慎。
空气清新剂并非万能,它主要成分包括香精、乙醇、水等,其目的是通过散发的香味来掩盖异味,这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对于那些因疾病而需要特定环境空气质量的病人来说,如哮喘、过敏等患者,空气清新剂中的化学成分可能诱发或加剧其症状。
部分空气清新剂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挥发后,不仅可能对健康人群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长期处于含有VOCs的环境中,还可能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我建议,在病房中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换气的方式改善空气质量,定期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有特殊气味的区域,如卫生间、垃圾桶旁等,可以放置活性炭包或使用白醋、柠檬等自然方法进行除味。
虽然空气清新剂在短期内能带来一定的“清新”感受,但从长远和健康的角度考虑,我们应更注重自然、健康的方法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作为护理师,我呼吁大家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医疗环境。
发表评论
空气清新剂虽能短暂提升病房气味,但非真正净化室内空质量,长期健康环境需依赖通风与专业设备。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