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实践中,心绞痛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静息性心绞痛”尤为引人关注,静息性心绞痛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即无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患者仍会感到胸痛或不适,这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不安。
为何会出现静息性心绞痛?
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即使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心脏的血液供应也会因血管狭窄而减少,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发胸痛。
2、微血管功能障碍:除了大血管的狭窄外,微血管的功能障碍也可能导致心肌灌注不足,这种微血管的异常收缩或舒张异常,使得即使在静息状态下,心肌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触发心绞痛。
3、自主神经系统失衡:自主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可以影响心脏的节律和血液供应,在静息状态下,如果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或副交感神经活性不足,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减少心肌血流量,诱发心绞痛。
4、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以影响心脏的神经调节,增加心脏对缺氧的敏感性,即使在静息时也易出现胸痛症状。
如何应对静息性心绞痛?
对于静息性心绞痛的患者,首先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CT或造影等检查,以明确病因,治疗上,除了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外,还需考虑以下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等。
心理支持与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可考虑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等介入治疗手段。
静息性心绞痛虽不常见于活动时,但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需综合评估与治疗,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发表评论
静息性胸痛在心绞痛患者中发生,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加剧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