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从急诊室到病房,从治疗室到公共区域,门把手作为高频接触的表面,其清洁与消毒的必要性不容忽视,它们不仅是患者、医护人员及访客之间流动的桥梁,也是潜在病原体传播的“热点”。
问题提出: 门把手如何成为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温床”?
回答: 门把手作为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其表面容易沾染来自不同患者或医护人员的手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特别是在高人流量区域,如急诊入口、病房走廊,门把手上的微生物含量可能迅速增加,这些微生物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与消毒,当健康个体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接触后,就可能引发疾病传播或加重病情,医院环境中常见的多重耐药菌(MDROs)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其传播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
应对措施:
1、定期清洁与消毒:根据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建议每4小时对门把手进行一次清洁与消毒,使用含酒精或次氯酸钠的消毒剂,确保有效杀灭病原体。
2、使用触摸屏技术: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开关替代传统手触式门把手,减少手部直接接触。
3、教育引导:加强对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教育,鼓励使用手部消毒液,并在接触门把手后立即进行手部清洁。
4、高风险区域特别关注:对于高风险区域如ICU、新生儿病房等,应增加门把手的清洁与消毒频次,并采用更高效的消毒方法。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门把手成为医院内交叉感染“温床”的风险,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安全、更洁净的治疗环境,门把手虽小,但其清洁与消毒却是医院感染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值得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发表评论
在医疗环境中,门把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