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洗手液作为日常手部清洁的常用产品,其选择与使用方式直接关系到消毒效果和患者安全,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浓度越高的洗手液杀菌效果越好吗?” 答案并非如此。
高浓度的酒精或抗菌成分的洗手液,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杀灭细菌,但也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或干燥,长期使用反而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选择时应优先考虑标有“无酒精”、“温和配方”的洗手液,这类产品通常能有效去除污垢和大部分细菌,同时减少对皮肤的伤害。
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样重要,应先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于掌心,双手搓揉至少20秒,确保手部所有部位都得到充分清洁,特别是指缝、指甲缝等易忽视区域,随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并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注意,不要直接用不洁的手回触瓶口取用,以免二次污染。
定期更换洗手液品种,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风险,保持洗手液瓶的清洁与密封,避免灰尘、杂物落入。
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洗手液,是每位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洗手习惯,我们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发表评论
洗手液选与用,误区多在频次不当、浓度误解及直接触肤,正确认知是关键。
洗手液使用误区:盲目追求泡沫,忽视成分安全与正确用量。
选择与使用洗手液时,切勿陷入'浓度越高越有效''泡沫越多越好’的误区,适量、正确才是关键。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