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如同身体发出的特殊信号,提醒着我们健康可能出现了状况,作为医院的护理师,我深知发热背后蕴含的复杂医学知识以及正确护理的重要性。
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体温一般在36℃ - 37℃之间,因测量部位不同会略有差异,当体温升高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轻度发热可能仅让人感觉微微不适,而高热时则会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引起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感染是最常见的因素,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奋起反抗,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导致发热,比如流感病毒引发的流行性感冒,患者常常会出现高热、寒颤等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暑等也可能引起发热。
面对发热患者,准确测量体温至关重要,通常采用腋温、口温或肛温测量法,其中腋温测量最为常用,测量时要确保体温计放置正确,时间足够,以获取准确的体温数值,根据体温情况,我们会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低热患者,一般可通过适当增减衣物、多喝温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让患者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有助于散热,而高热患者则需要更加积极的处理,除了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还可能需要根据医嘱使用退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等,防止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
发热期间,患者的饮食也需要特别关注,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以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散热和维持身体代谢。
作为护理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症状,还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发热时身体的不适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给予鼓励和解释,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发热虽常见,但正确的护理和及时的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我们要重视身体发出的这一信号,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