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地铁工程车作为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承担着轨道维护、设备检修等重要任务,当这些工程车在地铁隧道内遭遇紧急情况时,如突发故障、乘客受伤等,对现场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作为医院的护理师,我深知在非传统医疗环境中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问题提出: 在地铁工程车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确保随车人员(包括非专业医疗人员)能够初步进行伤员稳定与基本护理?
回答: 关键在于“三步走”策略:
1、立即安全评估与疏散:迅速判断现场安全状况,确保自身与伤者处于安全位置,随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紧急疏散其他乘客或工作人员,以防止二次伤害。
2、初步伤情评估与处理: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对伤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伤情评估,对于出血伤者,采用直接加压法止血;对于意识不清或呼吸困难的伤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实施心肺复苏(CPR)直至专业救援到达,利用地铁工程车上的简易医疗包进行初步包扎,减少污染和进一步伤害。
3、信息传递与等待救援:在采取初步措施后,立即通过地铁内部通讯系统或个人手机向控制中心报告情况,并说明伤者数量、伤势概况及已采取的初步措施,保持冷静,指导控制中心进行后续救援安排,同时做好长期等待救援的准备,包括心理安抚和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通过以上“三步走”策略,即使在没有专业医疗人员在场的情况下,随车人员也能在紧急情况下为伤者提供初步且关键的护理支持,为专业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减少因延误导致的严重后果。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