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护理中,一次性手套的更换频率应遵循哪些原则?

在医疗护理的实践中,手套作为医护人员的基本防护装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有效隔离患者体液、血液等潜在感染性物质,还能保护医护人员免受外界污染,关于手套的更换频率,却是一个需要细致考量的问题。

在医疗护理中,一次性手套的更换频率应遵循哪些原则?

根据专业指南,一次性手套的更换应遵循“污染原则”和“时间原则”双重标准。“污染原则”强调,一旦手套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无论是否明显污染,都应立即更换新手套,以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时间原则”则指出,在无污染情况下,一次性手套的使用时长不应超过4小时,这是因为长时间佩戴可能导致手套变薄、破损,失去防护效能,增加医护人员的手部受伤风险。

还需注意的是,在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并使用新的手套进行下一次操作,以实现更全面的手部保护,定期检查手套的包装完整性、有效期以及是否出现破损、漏气等情况,也是确保手套质量、减少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

医疗护理中一次性手套的更换应遵循“污染即换”和“定时更换”的原则,并辅以严格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细致的物品管理,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屏障,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 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25-02-12 21:50 回复

    在医疗护理中,一次性手套的更换频率应遵循接触不同患者或体液后立即更換的原则。

  • 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25-04-07 01:43 回复

    在医疗护理中,一次性手套的更换频率应遵循接触不同患者、污染或破损即换的原则。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