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护理中,一次性手套的更换频率应遵循哪些原则?

在医疗护理的实践中,手套作为基本的个人防护装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有效隔离医护人员与患者体液、血液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直接接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关于一次性手套的更换频率,却是一个需要细致考量的问题。

根据专业指南,一次性手套的更换应遵循“污染即换”的原则,这意味着,一旦手套出现破损、刺穿或明显污染(如血液、体液沾染),应立即丢弃并更换新手套,若双手开始感到潮湿或滑腻(这是由于手套吸收了体液或汗液),也应考虑更换,以保持手部干燥,提高操作灵敏度及减少病菌滋生。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手套表面未直接接触患者体液或血液,随着操作的持续,手套内部也可能因汗液、皮肤微小脱落等而逐渐累积微生物,对于需要进行长时间或频繁接触患者体液的高风险操作(如吸痰、伤口护理等),即使手套外观完好无损,也应遵循医院规定的定时更换策略,一般为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根据具体操作需求灵活调整。

在医疗护理中,一次性手套的更换频率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且适时地更换一次性手套,是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一环,通过遵循“污染即换”及定时更换的原则,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也保护患者免受潜在感染的威胁。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 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25-02-20 05:50 回复

    在医疗护理中,一次性手套的更换频率应遵循安全、卫生原则及操作规范要求。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