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护理的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因食用蚕豆而引发健康问题的患儿,这便是俗称的“蚕豆病”,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蚕豆病的一些专业知识,以及如何为这类患儿提供恰当的护理措施。
蚕豆病是什么?
蚕豆病,医学上称为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因红细胞内G-6-PD酶活性降低而导致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当患者食用蚕豆或接触某些氧化性药物、化学物质时,红细胞会受到破坏,进而引发溶血性贫血,表现为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肾衰竭和死亡。
护理挑战与应对措施
1、病史询问与筛查:在接诊时,应详细询问患儿及其家族的病史,特别是对蚕豆、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反应史,对于疑似G-6-PD缺乏的患儿,应进行相应的筛查和诊断。
2、饮食管理:明确告知患儿及其家长,蚕豆及其制品、某些豆类、樟脑丸等均应严格避免,注意饮食中可能隐藏的蚕豆成分,如某些中成药、保健品等。
3、药物选择与使用:在为患儿选择药物时,需特别注意药物是否可能诱发溶血反应,避免使用具有氧化性的药物,如磺胺类、阿司匹林等,在用药前咨询专业医生,确保用药安全。
4、病情监测与应急处理:定期监测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及尿液颜色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教会家长识别溶血反应的早期症状,如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并准备好应急处理措施,如及时补充水分、送医治疗等。
5、健康教育:加强患儿及其家长对G-6-PD缺乏症的认识,包括其遗传性、诱发因素、预防措施及紧急处理方式等,鼓励家长参与患儿的长期管理计划,确保其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蚕豆病虽不常见,但其对患儿的潜在威胁不容小觑,作为护理师,我们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患儿提供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小生命都能远离疾病的困扰,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蚕豆病患儿在儿童护理中面临特殊挑战,需细心监测饮食与药物反应以预防溶血性危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