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护理中,尿崩症作为一种因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而导致的疾病,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挑战,其核心症状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及低血浆渗透压,面对这类患者,护理师需特别关注其液体平衡管理,以防止脱水或低钠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问题提出: 在尿崩症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如何根据患者的尿量、饮水量及血液检查结果,精准调整其液体摄入量及治疗方案,以维持其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回答: 尿崩症患者的液体管理需遵循“量出为入”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尿量来决定其液体摄入量,应记录患者24小时的尿量,以此为基础计算其每日所需的水分补充量,一般以尿量的1.5倍为宜,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钠水平,防止因水分摄入不足导致的低钠血症,对于有严重脱水或低钠血症倾向的患者,可给予0.9%的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滴注,以迅速纠正体液失衡。
还需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皮肤弹性等体征变化,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给予患者口服抗利尿药物时,需注意观察其尿量变化及药物副作用,如水肿、高血压等。
尿崩症患者的液体管理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需要护理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精准的液体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