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急情况下,溺水者的生命往往悬于一线,作为医院护理师,面对溺水患者的急救,正确而迅速的心肺复苏(CPR)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提出: 在进行溺水急救时,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生命体征,正确实施心肺复苏(CPR)?
回答:
确认现场安全后,迅速评估溺水者的意识与呼吸,若溺水者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应立即呼叫急救系统并准备进行CPR,对于溺水患者,应先进行5次快速而有力的胸部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以排除肺部积水并启动心脏功能。
在实施CPR时,应遵循“C-A-B”顺序:C代表胸外按压,A代表开放气道(可采用头后仰、提颏法),B代表人工呼吸,对于溺水患者,更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因为水进入肺部会降低气道通畅性,此时应先进行30次按压后,再给予2次人工呼吸。
按压时,应将一手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重叠其上,手指相扣并抬起手指,以减少肋骨骨折的风险,按压深度为成人5-6厘米,儿童及婴儿则分别为4-5厘米和3厘米,按压速率应保持每分钟至少100次,且每次按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
人工呼吸时,应捏住患者鼻孔并封住口唇,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的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确保胸廓隆起,若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则应在CPR后尽快使用,并遵循AED的语音提示操作。
在整个CPR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反应与生命体征,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对于溺水急救中的心肺复苏,关键在于快速、准确、持续地实施CPR,同时注意根据患者年龄调整按压深度与速率,以及在必要时使用AED,这些措施将极大地提高溺水患者的生存率与康复机会。
发表评论
溺水后心肺复苏(CPR)关键在于迅速、正确地实施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挽救生命的关键步骤。
添加新评论